华为跌倒,小米吃饱?请带上脑子再说话
今天凌晨,小米公司在微博公布了荣登全球第二的喜讯,没想在庆祝过后,却又遭到了部分网友的奚落。不少人认为,这只是沾了华为退场的福利而已。
最先发出这个消息的是老板雷军,“天大的好消息”一词,足以体现出他的高兴。
自家微博之下,粉丝们争相道喜,高层们开怀庆贺,一片其乐融融之景。然而在一些第三方的新闻微博下,氛围却反了过来,十条评论中有九条都是在贬低小米。
更有甚者,直接点明:“小米能有今天的成绩,完全是吃了华为被制裁,失去市场份额的红利”。
那么,为何会在这样一条本应是喜讯的新闻下,出现如此多的嘲讽声音?为何用户们对小米会有这么大的意见呢?
小米不“完美”
嘲讽来源于偏见,偏见来源于长期的刻板印象。
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,上市于2018年,一路走来,一路成就,如今已是国内一流的手机厂商,但是其在企业口碑的维护上,却始终有些不尽人意。
不少人都认为,即使小米做得再大再强,它也有些缺点是永远无法忽视的。
第一点,是核心技术的缺失。长期以来,小米“为发烧而生”的口号深入人心,它用搭载各种各样的发烧“黑科技”的方式,塑造出了自己产品的主打特性,令人爱不释手。
但同时,堆叠黑科技的背后,也意味着缺少一项能艳压群芳的核心技术。就像IOS系统对于苹果一般,苹果可以没有A系列芯片,但绝对不能没有ios系统,这就是苹果手机的核心竞争力。
甚至不少人认为,小米的本质就是一个售卖外国技术的商铺。
第二点,产品出现问题,用户体验下降。在初期,小米手机浑身散发着年轻而酷炫的气息,有着一手令人眼前一亮的MIUI,当时的MIUI可以说是安卓里最好用的系统,这使得一大批极客群体成为了小米的死忠粉,他们疯狂外卷,为小米的口碑营销打下了第一块基本盘。
而现在,小米的手机越来越先进,越来越科技范,但市场上始终有人指出,小米有着发热、bug、反应慢的问题,曾引以为傲的MIUI似乎开始掉链子,再加上市场上的产品审美愈加同质化,小米逐渐不再那么出众。
有人直言,当年那个屠龙少年已经不见了,小米也不再酷了。
第三点,是被人诟病的营销模式。饥饿营销、水军、套路宣传,这些都是小米常用的营销手段。
“小米笔记本Air薄于一元硬币”,这就是小米在宣传方面的经典案例,后来的真相不好评论,只能说是令人哑然失笑。
正因为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,才导致小米在今天如此值得高兴的时刻,却收获了用户们的一番奚落,但我觉得,小米始终在为改善自己而努力,它需要的,只是时间
没有核心技术,小米年年加大研发投入;用户体验下降,小米客服私信采集意见;营销令人反感,雷军亲自下场,与用户玩家打成一片,挽回口碑。
天下没有完美的人,也没有完美的产品(手机领域),但自始至终,小米都想成为年轻人心中的首选。
市场是靠自己赢来的
“华为跌倒,小米吃饱”,这乍一看,似乎有点道理。华为销量下降,小米销量上升,并且达到了当初华为的峰值,全球占有率17%。然而实际上,这是一个没有经过任何数据分析,就得出的结论,充满着情绪化的偏见。
诚然,按照市场规律,小米的销量能实现迅速攀升,确实受到了华为给市场让路的影响,但更多的,也是得益于它自身的理念、坚持和不断进步,那些只顾强调前者,忽视后者的言论,如果不是情绪化发言,那可能就是藏着坏了。
首先第一点,华为因被制裁而让路,在国外市场上让出了非常巨大的份额,但这个份额,是人人有份的,不管是国外龙头三星苹果,还是国内厂商oppo、vivo,它们都是这份市场的强力竞争者。
最后,小米以令人震惊的83%的市场涨幅,一路冲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,而三星的市场占有率还从23%下降到了19%。
实际上,小米和OPPO技术增加的市场份额,还要大于华为下滑的市场份额,反而是苹果的份额,被狠狠撕掉了一块,可以说,这是国产品牌在国外市场,赢下的实打实的胜仗。
第二点,小米自身在国外市场的布局,也是值得称道。上半年小米打造了出色的产品阵列,小米11跟红米K40都颇具亮点,而这多机型的SKU阵容也是反超苹果的原因。
以Redmi Note系列为急先锋的小米,进军欧洲市场非常之顺利,仿佛是十年前在中国市场的重演,或者几年前在印度市场的重演一样,小米在一千到两千的价位内是处于碾压级的;
这份成绩证明,性价比在任何一个国家,都是被需要的,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,在哪里都吃得开。
所以说,这一次小米能达到全球第二的成绩,绝不是完全靠吃华为被制裁的空窗期红利而来。
相煎何太急?
其实,大家都是国产品牌,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呢?
说到底那是国外市场,自家人丢掉了,自家人再拿回来,这再合理不过了,难不成,要眼睁睁看着苹果、三星,去吃掉那块蛋糕吗?
曾经,我们有过一个可以登顶世界第一的自主品牌,但是,在外部制裁之下,在市场因素之外,它失去了这个机会,所以很多人心怀怨气,发表着情绪化的看法。
但认真思考之下,我们应该明白,失去了一个阵地,我们更要坚持斗争,打造好另一个阵地。
小米曾经被移入制裁清单,虽然在努力之下得以暂时脱身,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会善罢甘休。
我们要意识到,在全球的手机产业中我们仍是下位者,但我们拥有足够大的产能与市场,所以我们也有足够大的话语权。
这是时代赋予中国厂商的新的使命:
在继续扩大自己份额和品牌影响力的同时,我们的厂商能不能够把握住我们靠让渡一部分利润换来的窗口期,持续在产业链中向上爬升,争取更多的议价权和更好的分配方式。
这是中外对抗叙事下的视角,这个叙事下,没有人应该成为孤胆英雄,而后来者也不该被冷嘲热讽。(出自知乎@叶落)
国货当自强,未来的科技产业还有无数挑战,小米也有无数事情等待去做,路还很长,而我们要做的,是抛弃偏见,成为国货背后的坚定支持者。
*京东急了?加钱了,但没完全加
*消失的是大小周,不变的是加班与剥削*35 岁程序员的退路:「有人放弃挣扎撤回老家,有人创业失败退回大厂」*裁员潮中「梦碎」的年轻人:曾经想拿命换钱,现在连卖命的机会也没了